探月工程“三步走”如何制定 ?专访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探月工程“三步走”如何制定 ?独家专访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从月球采集样本返回 ,圆满完成了探月工程三步走“绕 、落 、回” 的最后一步 。当年探月工程规划是如何制定 的?在这之中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总台央视记者独家专访了探月工程规划制定者之一 、国家航天局原局长 ,今年已经80岁高龄 的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院士 。
探月工程“三步走”规划是如何制定 的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我们当时确定的“绕 、落 、回” 的三步走 ,是在论证阶段就有,还是在启动之后才规划 的 ?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航天局原局长 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栾恩杰 :论证的时候。当时我脑子里 的目标全是工程上 的目标 。比如说 我 的运载能力、轨道测控能力 、到月球飞行器被月球捕获的能力,在我脑子里面比较重,就是要完成工程能力 。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怎么确定“绕 、落、回”三步走的这个战略 ?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航天局原局长 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栾恩杰:到底怎么完成这个目标呢 ?当时我回答不了 , 我是个工程师 , 我并不能准确地回答我去干什么 。当时在提出总体规划 的时候,科学院同志提出来 ,不但要 我们 做这样一个探测,希望 我们还要做基础的就地 的探测 。然后最好能像美国那样派宇航员拿回了很多东西,俄罗斯是送去探测器带回来一些东西 。就提出这样三个目标 ,能不能达到 。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哪三个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航天局原局长 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栾恩杰 :就是所谓 的环绕性探测 ,就是 你看,然后接触性 的就地 的探测 ,再能够拿回来东西 ,在地面进行研究 。
嫦娥五号开创中国航天多个第一
从2007年第一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到今天 , 我们已经突破了到达月球和着陆月球的能力 。栾恩杰表示,嫦娥五号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复杂的航天任务 ,它 的成功也开创了中国航天 的多个第一 。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嫦娥五号也被称为是中国航天史上最难 的一项工程 ,复杂 、很多 的第一次 ,您觉得难在哪里 ?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航天局原局长 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栾恩杰:我们去首先一定要被月球能够捕获到,怎么在月球 的引力场把 它收拢下去 。所以一定要做刹车 的减速工作,这个能力就不是 我们过去嫦娥三号火箭 的能力是完成 的。因为 我们这次送的嫦娥五号重8吨多 。
到达月球轨道之后,嫦娥五号在月球降落 的位置是 它接下来要面临 的另一项考验 。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航天局原局长 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栾恩杰: 我们有些机制装置在运行的时候 ,可能有想不到的东西被卡住。因为月面 的状况,我个人担心的是我们并不很清晰 ,我们真正落月 的地面状况 ,周围的环境是不是很平坦 ,是不是没有其他 的障碍 。
当嫦娥五号着陆器安全降落之后 ,就将开始样品采集。采集 的方式对于中国航天来说又是一次全新 的尝试。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航天局原局长 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栾恩杰 :着陆以后 我就开始取样了。我们有个 手去铲 ,叫机械手 。在外星球用机械 手 , 我们中国头一次挖月壤 ,也头一次做 。我们月球的钻取机构 ,这是 我们国家头一次设计 , 我形容成哈尔滨香肠。就在钻 的时候 , 它要把钻取 的岩芯 的部分要装到一个包裹 ,这个包裹是一个长 的 ,所以像个香肠一样 ,要把它紧密地包裹好 ,封装好 。 因为这些土壤是月球 的 ,不能在转移到地球 的时候被地球污染了 。因为地球环境和月球环境是不一样 的,有些物质一定要在非常洁净 的环境下 ,保持住 我们取的这点东西。所以我们有落月器,把这些东西转到 我 的上升器里 ,样品密封好,交给 我们轨道器这样一些机械装置 ,都要在我 的上升器内完成。
完成采样之后 ,嫦娥五号上升器要在月球进行起飞发射 ,在月球轨道与轨道器和返回器进行交会对接 ,将月球样本转移至返回器里 。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航天局原局长 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栾恩杰 :能去月球的国家也不少 ,包括亚洲的日本、印度都去过 。但是从月亮回来 ,这又是一个很大 的台阶。我们国家就列入到了可以从月球取样返回的第三个国家 。
嫦娥五号 :迈向航天强国 的一道门槛
栾恩杰在专访中表示 ,嫦娥五号任务的圆满完成 ,使 我国进入世界月球探测技术的第一梯队 ,为 我国向航天强国迈进打下关键基础 。在他心中,“嫦娥”就像是自己的孩子 ,这十几年一路看着她长大 。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航天局原局长 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栾恩杰 :这十几年看着它成长 ,一步一步进步 。而且 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年轻,这是我最欣慰 的。现在 的嫦娥队伍三四十岁的人都成长起来了, 你说你什么最高兴的 ?是后续有人 。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您觉得您当时 的设想都实现了吗?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航天局原局长 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栾恩杰 : 我说过一句话就是,待到四子王旗会,嫦娥回家 ,功成大计好收官,这是 我们对祖国的承诺 。我们航天人这十几年的奋斗,完成了三期 的目标,使我们国家进入到了能够从月球返回 的深空探测的一个先进的国家 的行列。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您 的梦想是什么?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航天局原局长 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栾恩杰 :梦想自主可控、基础能力 、进入能力 、探测能力 ,这几个能力的提高将是未来航天事业发展的基础 。所以基础打得牢 , 我们眼光就会看得远 , 我们 的路子就可以走得远 ,我们任务就可以越来越广阔。 我们 的梦想越来越(能)实现。
![]() |
相关新闻 :
国内新闻精选 :
- 2021年03月04日 13:58:07
- 2021年03月04日 13:41:24
- 2021年03月04日 11:30:50
- 2021年03月04日 10:23:22
- 2021年03月04日 09:52:57
- 2021年03月04日 09:50:55
- 2021年03月04日 07:32:53
- 2021年03月04日 05:34:39
- 2021年03月04日 05:32:08
- 2021年03月04日 04: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