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3日 14: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说】过去一年 ,北斗 、探月等重大航天工程圆满收官 ,“天问一号”向着火星不断迈进,多个新型火箭成功实现首飞 ,中国航天迈出了坚实 的一步 。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中国航天领域 的新进展必将成为代表委员关注 的热点话题 。
1 、空间站核心舱2021年春季升空
【解说】发射空间站核心舱 ,是2021年中国航天的重头戏。
据悉 ,2021年春季 ,中国将在海南文昌用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发射空间站核心舱 。目前 ,核心舱已基本完成测试工作;航天员乘组也已选定 ,正在开展任务训练。
【同期】全国政协委员 、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周建平
首先 我们将发射空间站 的核心舱 ,发射完空间站核心舱以后, 我们将陆续发射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 ,与空间站对接 。我们航天员将在核心舱上面生活和工作更长的时间 ,我们要对 我们空间站重要的关键技术进行验证 。在这个期间 ,我们还会发射神舟飞船和货运飞船 ,往空间站运送航天员和空间站需要 的物资 。
2 、“天问一号” 择机火星着陆
【解说】2020年7月23日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 的第一步 。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顺利实施近火制动 ,完成火星捕获,正式踏入环火轨道。
后续 ,“天问一号”还要进行两次近火制动 。之后 ,“天问一号”探测器会边环绕边完成拍照任务,开展预选着陆区探测,计划于2021年5月至6月择机实施火星着陆,开展巡视探测 。
【同期】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新闻发言人 刘彤杰
我们选择(火星)软着陆 的地区正好也是个平原 ,叫乌托邦平原 ,是在乌托邦平原 的南部 。地质学家说这里很可能是一个古海洋所在地。在古海洋和古陆地交界的地方 ,科学家认为这个地方有很高 的科学价值,很有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科学成果 。
3 、运载火箭实现技术突破
【解说】航天发展运载先行 ,航天运输系统是发展航天 的基础 。
据悉 ,未来中国将重点发展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和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进一步提高进入空间的能力 。
【同期】中国国家航天局秘书长 许洪亮
航天发展运载先行 ,航天运输系统是发展航天 的基础, 我们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中国航天运输系统 的发展路线图 ,并积极推动新一代运载火箭通用化 、系列化 、组合化发展,实现运载火箭 的升级换代 。
【同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 包为民
主要还是应该降低 我们现在进入空间的成本 。现在 我们进入空间的成本,一次性运载火箭还是偏高 。所以说一方面把火箭的单价要尽可能地再优化;第二呢 ,我们也正在积极发展可重复使用的(火箭),这样回来后 我们加完了推进剂,就可以再次复飞 。
4 、中国人的足迹将踏上月球
【解说】月球探测一直是中国航天关注 的重点方向之一。
2020年,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中国复杂度最高 、技术跨度最大 的航天系统工程,实现了中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 、月面起飞 、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
据介绍 ,未来中国还将继续在月球建设月球科研站 。科研站建设的开启,也为载人登月等探测计划打开了想象空间 。
【同期】全国政协委员、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
未来十年左右 ,月球南极将出现中国主导、多国参与的月球科研站 ,中国人 的足迹将踏上月球, 我们将迈入世界航天强国 的前列 。
【同期】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 、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 、嫦娥五号任务新闻发言人 裴照宇
在月球科研站方面 , 我们把 它作为未来月球探测发展的主要目标, 我们也是想以开放合作的方式来开展月球科研站建设 , 我们在国际上提出了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 的倡议 ,也得到了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 的响应 。
【解说】展望未来 ,中国航天领域将怎样开启新征程,航天人在星辰大海中还将如何“作画” ,值得期待。
记者 徐朋朋 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 :【李季】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 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 :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 ,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
刊用本网站稿件 ,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Copyright ©1999- 2021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